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时事焦点 > 新闻详情

管你捐多少不捐捐少都是骂 网络逼捐是对爱心绑架

时间:2015-08-19 11:20:05
  • 来源:未知
  • 作者:liyunfei
  • 编辑:liyunfei

自8月12日天津塘沽爆炸发生以来,各界人士发动爱心捐款对其进行援助,马云的微博评论被清一色的“逼捐款”留言所覆盖。不少网友指责马云 “为什么不给天津捐款”,还有 “首富就应该捐1个亿”等,马云也在成堆的评论中回复了一句:这几天大家给我的压力太大了。

在中国,慈善捐款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而变成了可以供众人评说的公共行为。公众人物有没有捐款,捐了多少,都被舆论严密监督着,动辄就会引起不满遭受批评。名人遭“网络逼捐”,尤以汶川地震发生后为甚。王石的万科地产公司向灾区捐了220万人民币,网友认为作为国内知名房地产企业捐的太少。不少帖子举出捐款超过1000万的企业名单,呼吁万科再多捐点,不要显得寒酸、抠门。

很多企业家和演艺明星,因捐款数额被网民认为过低,而纷纷被列上了“捐款铁公鸡排行榜”,遭到网民谴责、辱骂甚至电话骚扰。章子怡、赵薇、余秋雨等名人也深陷“诈捐门”事件。尽管媒体呼吁不能用金钱衡量爱心,但雅安地震后,范冰冰、杨幂、刘恺威、李小璐和贾乃亮等人,又受到此类责难,灾后逼捐已经成为常态。

捐款本是私人善行,如今渐渐成为了众目睽睽之下的表演。当逼捐成功,捐赠人受舆论或者其他威胁而不得不捐款时,他已经分不清自己是在为逼捐者而捐赠,还是为了慈善本身而捐赠了。民营企业家冯仑在一次“公益演讲”时说,“如果是我自己选择要捐的钱,我捐得很开心,但你逼我捐钱,那不是跟强奸我一样吗?”话糙理不糙,强制性的逼捐的确侵犯了个人权益。

希望有能力的人能更多地回报社会,固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施以舆论暴力,则是矫枉过正。慈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公益事业,公众期待的是正确的慈善文化和健康的慈善生态,而不应该任由他人用“逼捐”来绑架爱心。如此,慈善才能体现其宗旨,慈善文化才能健康发展。

网络逼捐:是对爱心的绑架

0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他们都在说 再看看
3DM自运营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