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单机 > 攻略 > 图文攻略 > 攻略详情

战地1枪械历史背景资料大全 马蒂尼步枪介绍

时间:2016-10-25 13:25:12
  • 来源:零点十三
  • 作者:智慧果
  • 编辑:ChunTian
0

三、马蒂尼 亨利步枪

1865年英国以5000英镑的奖金向世界各地征集新式后装枪方案来替换施耐德步枪,但是从施耐德列装到新式步枪定型的这段时期里,英国军方至少核审并毙掉了120种后装枪的设计后.....采用了一支新式步枪,就是大名鼎鼎的马蒂尼-亨利。

马蒂尼-亨利(Martini Henry)步枪在19世纪声望颇高,在很多人看来,马蒂尼-亨利是单发后装枪时代性能最优秀的武器,而且非常值得大书特书。

之所以将之命名为马蒂尼-亨利当然不是因为设计者名叫马蒂尼·亨利,这款步枪最早的设计者名叫亨利·欧·皮博迪(Henry O. Peabody),下面这张图中的就是皮博迪设计的步枪,马蒂尼-亨利的最早原型。

皮博德的生卒年没有详细资料,他是美国马萨诸塞州人,他在1862年7月22日取得了自己的武器生产专利,可考的原型枪出现于1864年,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在南北战争中使用的记录,1866年皮博迪与普罗维登斯(Providence)器械公司(不知他们有没有生产过高达)签约生产这种步枪。

皮博迪步枪的设计躲不开夏普斯步枪的影子,它的使用比后来的马蒂尼-亨利要繁琐,外露的击铁就是证明,士兵在射击时必须扳动击铁才可实现待击发,这在当时其实是比较落伍的设计。

皮博迪不是很走运,他不停的向一些大国推销自己的步枪却接连碰壁,各个国家不是已经有了更好或更经济的后装枪方案,就是根本不稀罕下降闭锁枪机(如普鲁士)。

从销售来看,除了像 收破烂 一样到处购买军火的法国购买了33000支,一些边缘国家也购买了一些皮博迪步枪,其中加拿大购买了5500支,西班牙购买了60000支,瑞士购买了15500支,他的家乡马萨诸塞州也购买了3000余支,墨西哥与土耳其等国家也有订购,到1871年被迫停产皮博德步枪总计生产了113000支。

(根据各国的需要,皮博迪步枪的口径也有不同,比如西班牙款皮博迪步枪同时存在.56 .50 .43三种口径)

皮博迪并不是很满意这样的结果,他对自己设计的步枪所赋予的极高期望并没有得到更大的回报,在瑞典他的武器因为操作繁琐而惜败于雷明顿,在瑞士,当局为了谋求更出色的后装步枪设计而开始抵制皮博迪步枪,至于美国就更谈不拢,美国军队似乎准备把活门步枪用到死为止

就在他暗自伤感,躲在角落里画圈圈的时候一个半拉外行人注意到了皮博迪的设计,他就是弗雷德里克·冯·马蒂尼。

马蒂尼生于1833年,匈牙利裔瑞士人,他注意到了瑞士军队正在使用的皮博迪步枪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之所以说马蒂尼是半拉外行人是因为此人并不是枪械设计师,他只是一个拥有机械工程学位的商人,还不是军火商人,他生产的东西和武器八竿子打不着——蕾丝花边。

所以他也是良民...

其实这也不算太好笑,杠杆枪之王温彻斯特对枪械其实一窍不通,他过去只是个做衬衫的,接管武器公司的经营工作后他依然只是个纯粹的经营者而非工程师,虽然事实证明这个老板比他手下的枪械设计师有名气多了。(勃朗宁:???)

与温彻斯特不同,马蒂尼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人,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他亲自改进了皮博迪的设计,马蒂尼去除了皮博迪步枪上外露的击铁并设置了内置击针,射击时只需要拉动扳机后方的操纵杆就可以完成开锁-抽壳-闭锁-待击发等一系列动作。

经过马蒂尼改进的步枪,减少了零件与操作步骤,外形更简练,射速与可靠性均有提高,马蒂尼曾向瑞士当局提交过自己的设计,但由于瑞士正在验证新式的维塔利步枪而没有采纳。

于是乎,1867年,就在施耐德步枪正式进行装备的同年,马蒂尼将改进后的武器提交英国有关部门(不神秘,只是一个专门征集新式步枪设计的委员会),同时参加选拔的还有雷明顿等,有意思的是皮博迪也是他的竞争者。

马蒂尼向委员会提交的原型步枪。

马蒂尼提交的设计立刻获得了委员会的赏识,但并不是全部,比如说马蒂尼采用的膛线依然是皮博德原有的方案,没有进行任何的修改,而委员会自认他们拥有更好的方案——亚历山大·亨利(Alexander Henry)的七槽膛线枪管。

亨利是苏格兰爱丁堡的一名制枪匠,他与马蒂尼一样提交了一份步枪设计草案,虽然最终落选,但是他的制膛线方法却引起了委员会的注意。

亨利的膛线是以惠特沃斯步枪的六角形膛线为基础设计的,专利申请于1860年11月15日,这种膛线工艺复杂但性能出众,马蒂尼亨利步枪出众的射击精度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它,另一方面他也遭受一些嘲讽。

在弹药与枪械设计上具有突出贡献的威廉·梅特福(最著名的的设计是梅特福膛线)就曾在自己的私人信件中提到,业界普遍认为亨利只是把惠特沃斯的发明加了个角然后留了个凸槽就拿去申请专利了,客观上讲这也不无道理,不过话说回来,技术革命不就是伴随着无数巨人的肩膀上的一个又一个脚印获得进步的么?

定型后,1868年10月21日伍尔维奇阿森纳足球俱乐部......不对,伍尔维奇皇家兵工厂交付了首支马蒂尼-亨利原型枪(两个月前马蒂尼才为自己的步枪申请了专利),这支原型枪综合了马蒂尼设计的下降闭锁装置与亨利设计的七槽膛线,口径为.45英寸。

随后的枪支测试中,军士长波特使用马蒂尼-亨利连续射击了20发子弹,只用了53秒(如果他用魔法杖加个Buff会不会射的更快),之后又进行了可靠性测试,试验枪在潮湿的污泥中浸泡7天后经过简单的擦拭又持续射击了400发子弹,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实验结果令人满意,军方态度积极,随后马蒂尼亨利步枪得到批准,1871年3月6日经陆军部批准,4月13日马蒂尼亨利步枪起正式生产并交付英军使用,马蒂尼与亨利也获得了奖励专利收入,唯一不高兴的是皮博迪,马蒂尼-亨利步枪的核心设计是他的功劳,但他却没有因此拿到一分钱,就连定型的武器名称也没有他的名字...因为...英国人根本完全不在乎他

1868年4月14日普罗维登斯公司就皮博德的专利权问题对马蒂尼提出诉讼,但是结果并不成功。

皮博迪也并未因此放弃,1872年他再次带着皮博迪步枪参加了土耳其的武器竞标活动,对手是雷明顿步枪,这次由于雷明顿方面的重金贿赂,皮博迪步枪再次落选...让皮博迪出了一口气的是,雷明顿步枪最后也没能赢得竞标,土耳其苏丹改变了态度,决定采用马蒂尼-亨利步枪...皮博迪的血统最终获胜!(皮博迪:我特么.......)

英国方面并没有向土耳其提供马蒂尼亨利步枪,而土耳其国内相对落后的工业也难以承担大规模的精密武器生产,因此,19世纪中叶以后土耳其几乎完全依靠向他国购买先进军火来应对来自俄国的威胁。

不过正如南北战争时期那样,第三方生产的国标武器同样令人满意,一批如狼似虎的美国军械公司开始追逐这个巨大的馅饼,其中就包括普罗维登斯公司。

1874年普罗维登斯公司授权生产土耳其马蒂尼亨利步枪,该枪完全仿自马蒂尼亨利步枪,正式名称皮博迪-马蒂尼步枪(有铭文为证),皮博迪的专利权得到了维护,到1879年最后一批皮博迪-马蒂尼步枪交付,订单数量达到了85万支之多,生产结束后不久普罗维登斯公司因财政问题即告破产...戏剧性的结局。(你的钱都去哪了???)

事实上1874年马蒂尼-皮博迪步枪开始生产后,亚历山大·亨利就曾前往美国与普罗维登斯公司交涉要求他们支付专利费却遭到拒绝,这个苏格兰人很生气的回了家...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

马蒂尼亨利步枪整体外形简洁流畅,机匣依靠下置控制杆进行操作,动作流畅但不方便卧射,不过由于同时期英军的主要对手是殖民地土著,该问题表现的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马蒂尼亨利步枪的精度在同期军用步枪中极为出色,在相关的测试中,马蒂尼亨利1100米外的平均散布为27英寸(69.5厘米),而毛瑟71的散布却达到了80厘米(31英寸)这主要归功于亨利膛线的卓越性能。

水滴形状的待击指示器是马蒂尼亨利的主要特征之一,该指示器会随枪机的活动变换指向方位,空膛状态下指向正上方,开膛与待击状态下则指向10点钟方位。

马蒂尼亨利步枪整体外形简洁流畅,机匣依靠下置控制杆进行操作,动作流畅但不方便卧射,不过由于同时期英军的主要对手是殖民地土著,该问题表现的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马蒂尼亨利步枪的精度在同期军用步枪中极为出色,在相关的测试中,马蒂尼亨利1100米外的平均散布为27英寸(69.5厘米),而毛瑟71的散布却达到了80厘米(31英寸)这主要归功于亨利膛线的卓越性能。

水滴形状的待击指示器是马蒂尼亨利的主要特征之一,该指示器会随枪机的活动变换指向方位,空膛状态下指向正上方,开膛与待击状态下则指向10点钟方位。

马蒂尼亨利步枪有一个巨大的缺点,这个缺点源于马蒂尼亨利步枪最大的优点之一...威力。马蒂尼亨利采用的.577/.450子弹即使是对19世纪末的步枪而言也是非常大的口径,它的装药量达到了惊人的85格令(约5.5克)同时期很少有常规步枪子弹的装药量超过70格令,这直接导致马蒂尼步枪的后坐力大到惨不忍睹...后座力的大小对士兵状态的影响是很大的,充分的战场研究证明,即使是一名最优秀的士兵,在连续射击30发子弹以后就会产生恐枪情绪,而在50发以后这名射手射出的子弹已经难以击中任何目标了。

在东方国家,虽然马蒂尼亨利被认为是最好的后装单发步枪,但无论日本还是中国都难以充当主流,除了加工难度较大,价格很贵之外,营养不良身材矮小的东方士兵面对马蒂尼亨利惊人后坐力的表现不会比直接挨一发子弹的力道好到哪去(好吧,也许贵才是主要问题)

在近20年的服役生涯中,马蒂尼亨利共衍生出四种主要改进型号,1871年装备第一种型号为MK I... 从步枪,手枪到飞机,坦克,Mark也称得上是英国人的型号专用词了。

1877年4月,针对MK I马蒂尼亨利步枪的改良告一段落,集大成者MK II马蒂尼亨利步枪正式开始生产。全长49英寸 枪管长33.5英寸 重量8磅7盎司 口径.45

需要说明的是马蒂尼亨利MK I与MK II步枪外形之间的差别是极小的,不过我还是能轻松辨认出它们的区别,怎么辨认?

方法很简单,马蒂尼亨利步枪的型号都在机匣外壳上写着呢,MK I就是I,MK II就是II,以此类推。

这支马蒂尼亨利的生产日期是1872年,然而它却标注着MKII,为什么呢?因为在1877年至1880年,绝大多数(约45万支)的MK I步枪都被以MK II的标准修改过了,所以MKI马蒂尼亨利的文物现在已经极为罕见了!

这支步枪生产与恩菲尔德军工厂,在当时恩菲尔德已经成为全英国最大的武器生产厂家...

(所以阿森纳能闲得去踢足球了)

(你铁定会看见一大堆Mark)全长:49英寸 枪管长:33.5英寸 重量:8磅12盎司 口径:.45

最初装备的MK I步枪收到了大量的负面评价,包括子弹质量低劣,击针不坚固,闭锁块易生锈,机匣控制杆过松,表尺瞄准不便等,针对这些问题,英国分别于1872年、73年以及74年对马蒂尼亨利步枪的设计进行调整,因此MK I步枪还存在好几种子版本,此处略去不表。

由于MKI步枪的质量问题,大规模生产被一再搁置,这也是施耐德步枪直到马蒂尼亨利步枪诞生近十年后才全面撤装英军的主要原因之一。

马蒂尼亨利MK II的改良主要包括,一个稳定坚固的机匣系统,一个新的通条(清理工具),开口更大的表尺照门以及新设计的扳机。

改进自1876年的MK II通条,上方的则是MK I使用的枪通条。

标准的MK II只生产到1881年,过渡性质很浓,但是这一型号却参加了英国殖民战争中三场最为主要的战役,第二次英阿战争,第一次布尔战争,祖鲁战争,它几乎成为了马蒂尼亨利步枪的形象代表。

MK II步枪诞生后5个月MK I骑兵卡宾枪也得到批准,待击指示器体积缩小,很多部件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在它的基础上恩菲尔德兵工厂设计出了MK III马蒂尼亨利步枪。

MK I骑兵卡宾型正式编号'IC1’,也就是'As Arms Interchangeable, Carbine Breech loading Rifled, with cleaning rod Martini Henry Mk1.’ 妈的 怎么这么长

炮兵/驻屯卡宾枪基于骑兵卡宾枪的设计,唯一的改良是刺刀座,用以加装杀伤力更大的刺刀。该枪于1879年7月批准生产。

短短4年的装备生涯,尽管MK II几乎承担了历史上马蒂尼亨利所能拥有的一切荣辱,但它的装备时间却是马蒂尼亨利四种型号中倒数第二短的,而接下来的MK III型马蒂尼亨利却是装备时间最长的型号。

MK III的机匣板,与IC1卡宾枪相同的是水滴形待击指示器缩小,我们会看到制造日期下方的编号III,而编号III的下方还有一个阿拉伯数字'1’,这是为了区分新旧型号所做的标记,标有1的MKIII马蒂尼亨利步枪装备一线部队,而标有'2’或者没有标记1的旧式MK I或MK II步枪则作为二线装备下放到民兵预备役或者军事院校。

MK III的前护木由固定钩直接固定在机匣上,而不是以往的销钉相互连接,前护木上很少嵌有金属零件(但不是一定没有)

几乎所有的MK II与MK I机匣前方都有连接用的销钉,我们还会发现,相对之前的版本,MK III的机匣更宽一些,这是为了改进零件连接,使动作更为流畅。

此外,MK III强化了击针(直径增加了0.002英寸,相当于0.05毫米),修正了表尺...因为相关测试发现,亨利膛线作用下的步枪子弹在600码外会产生微小的自然偏转。

约1881年MK II步枪停产后,1882年3月马蒂尼亨利MK III正式入役...不过凑巧的是马蒂尼亨利的重头戏祖鲁战争与英阿战争早已结束,MK III多少有些壮士生不逢时...从1882年到1888年,共有约23万支MK III被生产出来,MK III主要参与了一些规模不大殖民扩张与殖民地武装冲突。

19世纪最后20年,近代武器技术再次出现了质的飞跃,弹仓弹匣无烟火药旋转后拉枪机相继出现,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马蒂尼亨利MKIII刚出头没多久就遇到了老朋友——落伍。

这真的怪不了谁,马蒂尼亨利在后装单发步枪时代的确称得上最优秀的武器...但它的改造潜力实在太浅了,法国格拉斯步枪与德国毛瑟步枪都可以通过下置弹仓来提升火力,马蒂尼亨利则......早在1879年当局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使用一款弹仓式步枪来替代马蒂尼亨利了。

马蒂尼亨利当然动过装弹匣的心眼...

马蒂尼-恩菲尔德步枪...这完全是一个奇葩的存在,下降闭锁枪机理论上无法适应任何形式的弹仓,但英国人却本着刀山火海也要趟一趟的精神...硬是给马蒂尼亨利添加了一个侧置弹匣。

早在1880年这个想法就已经出炉,恩菲尔德军工厂委员会就MK II的升级措施提供了多种方案,其中就包括这种。

马蒂尼-恩菲尔德MK I步枪,除了侧置弹匣(虽然看上去像是弹匣,本质上只是一个并未与枪机相连的快抽弹盒),还包括改良的膛线设计(Ratchet Rifling 棘轮式膛线),完全包裹枪管的中端护木,新设计的表尺以及最主要的——新的步枪口径.402。

1886年4月17日批准生产,装备状况未知...

显而易见的是这一型号并未被接受,究其原因,侧置弹匣的可靠性始终问题重重,而且让现有的马蒂尼亨利步枪安装侧置弹匣以及将口径转为.402所要进行的军工后勤调整也完全是一场噩梦,更不用说下放装备之后会发生的事情...无奈之下恩菲尔德军工厂只能将弹匣拆除,新版本变成了单纯的.402单发步枪...1887年5月批准后约生产了4万余支,但是基本没有订单,到1888年,随着.303子弹的出现,该项目被停止。

.402口径马蒂尼-恩菲尔德MKII步枪,连同之前的MKI总共只生产了65000支左右,后来它们大多数都被改造为.577/.450的马蒂尼亨利MKIV步枪

.402马蒂尼-恩菲尔德子弹,弹头重420格令,装药量为80格令,从1881年出现到1888年停止相关研制,几乎从未真正使用过...

1887年末,为了处理马蒂尼-恩菲尔德,最后一种版本的马蒂尼亨利——MK IV诞生,这是一个很鸡肋的版本,总数只有不到10万支。MK IV并不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型号,和三位前辈比起来它完全是来凑数的...

MKIV是最容易辨认的版本,它的枪机形状与前作有着显著的不同(之前的马蒂尼-恩菲尔德也是如此)

MK IV有三种型号,A型为马蒂尼恩菲尔德MKI改装,B型为马蒂尼恩菲尔德MKII改装,C型则是新生产的,三种型号之间区别不大,这里不多做叙述。

非常罕见的MK IV A型步枪,他的准星保持原貌,总数仅21755支,这也是.402马蒂尼-恩菲尔德MKI的生产数字。

MK IV的地位无疑是尴尬的,因为马蒂尼亨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更先进的李-梅特福步枪已经正式出现并开始生产了,这也令MK IV早早做好了退居二线的打算,1889年,MK IV全面停止改装与生产,.577/450的马蒂尼亨利时代正式终结。

你以为马蒂尼亨利就此彻底消失了么,Nai... 幼稚!

1890年后,李-梅特福步枪列装英军一线部队,仓库里的马蒂尼亨利也没用闲着,成打的马蒂尼亨利步枪和卡宾枪被改装为.303口径装备二线以及殖民地武装,如果你觉得这很过分那就太小看英国人了,1895年李-恩菲尔德步枪正式列装,马蒂尼亨利居然又被改装成可装填.303无烟火药子弹的步枪继续使用...如果你够走运,直到1940年的伦敦大轰炸期间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地方防卫志愿军的老爷兵们扛着马蒂尼亨利巡街来的。

地方防卫志愿军Local Defence Volunteers(不久改名为Home Guard 好听点的翻译就是国民卫队)...由于参加者的年龄偏大,他们还有一个昵称'老爸兵团’ Dad's Army。

丘吉尔号召下成立的地方志愿军最初极为缺乏武器,直到后来才有所改观。当时他们的武器清单中包括干草叉甚至自家种的仙人掌...... 让我们想象一下一位老人家举着一盆仙人掌在马路上站岗.......

马蒂尼-梅特福卡宾枪,约1893-94年改装的产品,多无枪管箍,使用.303黑火药子弹,分骑兵/炮兵版本并有多种型号,详情不表。

马蒂尼-恩菲尔德卡宾枪,约1896年后改装,无枪管箍,使用.303无烟火药子弹,分骑兵/炮兵版本并有多种型号,详情不表。

马蒂尼-恩菲尔德步枪,此恩菲尔德非彼恩菲尔德,使用的是正宗.303无烟火药,该型号改装自MK III步枪,还有一部分改装自MK II。

马蒂尼-亨利步枪.577/450瓶形子弹,瓶形子弹并非英国首创,但英国人确实将这一形制发挥到了极致,同时期欧洲各国没有任何一种步枪子弹的底部开弧能像马蒂尼-亨利一样大,弹头重480格令,装药85格令。

1885年前马蒂尼亨利使用的卷制黄铜子弹可靠性惨不忍睹,非常容易出现卡壳的问题,祖鲁战争中由于若干马蒂尼亨利的卡壳致使火力发生断层的情况很多。

这种子弹可以说是后装黑火药步枪弹时代威力最大(也是后坐力最大的)的子弹,由于弹头过重,.577/450子弹的初速只能达到约381m/s。

对了,忘记了两个人。

亚历山大·亨利死于1894年,3年后的1月29日,弗里德里希·马蒂尼去世。

李 恩菲尔德

自从.303(7.7×56mm)口径步枪弹的发射药由黑火药换成无烟火药后,就变的不适合李-梅特福步枪使用。因为无烟发射药的燃烧对枪管钢的烧蚀比较大,容易把浅阴线烧蚀掉,为此这种步枪的膛线形式改为5条比较深的左旋膛线。这种膛线由恩菲尔德兵工厂的工程师所设计,被称为恩菲尔德膛线,因此这种改变了膛线和瞄准具以适应无烟发射药的新弹后的步枪也在1895年11月被重新命名为李-恩菲尔德步枪,全称李-恩菲尔德弹匣步枪——Magazine Lee-Enfield,简称MLE(不过口语上经常读成Emily,也算是一种爱称吧)

也许我们并不能说,李恩菲尔德步枪是后装栓动连发枪时代最好的步枪,但我们完全可以说它是最有特色的。

1899年针对目前李恩菲尔德步枪瞄具不佳的问题进行了修改,主要更换了表尺与准星,这种型号被称为MK I*,星号代表武器进行过少量修改(从施耐德步枪到李-梅特福步枪的改进版也有类似的标志,意义不大)随后又定型了MK II李恩菲尔德步枪,基本维持这一形制。

李-恩菲尔德骑兵卡宾枪——Lee-Enfield Carbine,简称LEC,诞生于1896年,同样分为本土型号以及新西兰型号,与李梅特福卡宾枪基本没有外观差异。

李恩菲尔德长步枪几乎与李梅特福步枪一样短命,它唯一参与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布尔战争带给它的更多是口水,对于大多数士兵来说,这种装填缓慢零件冗余且瞄具不可靠的武器在布尔人使用的毛瑟步枪面前简直一无是处,李氏长步枪遭到了一致批评,布尔战争结束不久之后,一种老概念,新形制的武器彻底取代了它。

在布尔战争进行的同一时期,我们中国人也有幸见到了恩菲尔德长步枪,并成功的在它面前栽了跟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英军先期派遣的主要是英印军以及部分华人部队(比如著名的香港华勇营),他们装备的主要是马蒂尼-恩菲尔德步枪,而白人部队无论是本土还是殖民部队均装备了李氏长步枪...

所以不得不说英国轻武器与中国真的很有缘...虽然这缘分让人笑不出来。

早期的李氏步枪经常都可以在前托左侧的中部发现一个带刻度的转盘装置,并在机匣左后部有一个长杆形的折叠觇孔照门,这是李氏步枪的齐射瞄准具(Volley sight,也称为“排放瞄准具”),其作用是向2000码至3900码(约1800~3550m)的射程内提供曲射的间接火力。使用时,根据需要的把刻度盘上的转臂设定在指定的射程刻度上,并把后面的折叠照门竖起,通过觇孔与转臂头上的一个小粒形准星构成一线来瞄准参照物,然后就在指挥人员的命令下进行射击。

这样的瞄准方式实际上难以命中任何单兵目标,但是当一支大型部队用这种方式向远处的另一队集群目标(如密集的步兵或骑兵队形)打排枪时,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据说在布尔战争中有这样一个实例,一队英军士兵在接近一个布尔人的兵营时,在军官的指挥下对这个未进入视线范围内的兵营方位打了几轮齐射,然而他们冲到兵营时,发现这个兵营已经被射得千疮百孔。

但这种间接齐射的方法实际杀伤效果并不是太好,更多的是起到压制和扰乱的作用,而且在机枪和轻型步兵火炮普及后,齐射瞄准具的作用就显得过时了,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简化生产步骤提高生产速度,齐射瞄准具首当其冲就被取消了。

如果说李梅特福/恩菲尔德长步枪有什么比较明显的重大缺点的话,那就是它们都无法像毛瑟步枪和曼利夏步枪那样使用桥夹与漏夹一次性装填弹药,而且在布尔战争中被布尔人耍的团团转的英国陆军意识到,他们需要更短更轻便的步枪来适应灵活作战。

短步枪的概念不是19世纪才突然从英吉利海峡的石头里蹦出来的,它一直存在于英国,从近代火器发展到现代,英国武器总是离不开一个短字,他们使用的武器总是比其它国家短上一截。应该说,自褐贝斯滑膛燧发枪

之后...再一次,短步枪全面统治了英国军界。

在结合了李氏卡宾枪的特点以及听取了大量战场意见后,恩菲尔德军工厂对原有的李氏长步枪进行修改,1902年批准后1903年正式投产装备,这就是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hort Magazine Lee-Enfield,简称SMLE(千万不要理解成短'弹匣’步枪)

SMLE的开创性不在于它的'短’步枪概念,而在于它是第一种实用性的通用步枪,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多数欧洲国家均以通用步枪更换了现役的长步枪,我们说,如果法国引领了近代单兵武器的核心技术革命,那英国引领的就是概念革新。

SMLE步枪的研制和服役一直伴随着一些“理论家”的反对,这些抱着旧观念的人通过理论研究而不是研究实战经验认为步枪还是长的比短的好,而SMLE步枪对步兵来说太短,对骑兵来说则太长,如果一定要替换MLE步枪,宁可被一种毛瑟式的步枪所代替。在这种意见影响下,导致P-14步枪的出现。但SMLE步枪仍然得到投产和改进,其中以Mk.III的产量最多。此后SMLE没有更大幅度的改进,由于SMLE最初设计时未能将生产性列于首要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僵持阶段SMLE出现了严重的产能问题,英国军工厂被迫转向生产P14步枪应急。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军士兵很快就发现SMLE是一种非常好的步枪,精确、可靠、火力迅速、操作方便。英国士兵都必须要经过单人射击练习和齐射练习,一个训练有素的英兵可以在一分钟内瞄准射击15发(有些英国人的文章中甚至吹嘘说在1914年的英国步枪手能在1分钟内瞄准射击30发——包括了装填在内,还不是用埑壕战弹匣),这样的实际射速比当时任何手动装填步枪都要快,著名的毛瑟98式的实际射速只能达到一分钟10发。当英军士兵以齐射方式连续射击时,那些德军士兵就觉得像被机枪火力压制一样,经历这些场面的人一定都毕生难忘。

麻烦是,没有足够的数量。很明显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能预期很快就结束,为了准备长时间的战争有必要大大扩充军队,而步枪数量也要相应增加。现在有一个麻烦是——生产速度远跟不上实际需要。P-14步枪的设计特点之一就是方便大量生产,但在英国没有生产商有空余的机器和人力来生产,因此陆军部决定由尚未参战美国人来为英军生产P-14步枪,以补充李氏步枪的空缺。

除了找美国人生产P-14外,为了能迅速提高国内步枪的产量,英国陆军部在1916年批准了SMLE Mk.III*的定型及生产,这种型号是原有Mk.III的简化型,简化的项目主要包括取消齐射瞄准具、弹匣隔断器和照门上的风偏调整螺帽,这些简化并不会影响步枪的实际性能,但使得生产工序减少而提高了生产速度。并非所有的工厂都同时开始生产Mk.III*,BSA公司实际上在1915年就开始试产Mk.III*,而LSA公司直到1918年才开始生产Mk.III*。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11月结束后,伊莎波尔和利特高都恢复了Mk.III的生产。在英国,LSA公司的工厂关闭,但BSA公司继续生产Mk.III和Mk.III*步枪,除了提供给英军使用外,还向海外销售,而恩菲尔德兵工厂则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原有SMLE的改进上,其中一项是要研制采用觇孔式照门,战争结束后,许多英军士兵都对SMLE步枪都很满意,也提了不少改进建议,其中一点就是希望能像P-14步枪那样使用觇孔式照门。

在1922年,SMLE Mk.V试验步枪被采用,该型号对原有步枪的简化并改用觇孔照门,但从1922年到1924年间恩菲尔德兵工厂只生产了2万支Mk.V。到了1926年,英国兵工管理部门感到他们的武器命名方式太混乱,有些用标记,有些用年份,因而决定采用新的命名方式来统一叫法。于是原有的.303口径SMLE步枪统一命名为No.1步枪,而.22口径的SMLE训练枪则被命名为No.2,P-14步枪则被命名为No.3。

对SMLE步枪的持续改进,导致在1926年推出了No.1 Mk.VI试验步枪,然后在1929年和1935年分别改进了B型和C型两种式样,并最终重新定型为No.4 Mk.I步枪。

尽管英军已经采用了No.4步枪,但从1939年至1945年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No.1步枪仍在大量生产和使用。除了利特高工厂从1939年到1941年中期生产了几千支No.1 Mk.III外,二战中所有的No.1步枪均是Mk.III*的式样。其中BSA公司生产了超过25万支No.1 Mk.III*,伊莎波尔工厂生产了超过60万支No.1 Mk.III*步枪,利特高工厂生产了超过50万支No.1 Mk.III*。在二战期间,大量的No.1 Mk.III*步枪装备了英国军队及其他英联邦国家军队,而且还有空投了许多No.1步枪到欧洲的纳粹占领区,支援当地的抵抗组织。

No.1步枪在利特高一直持续生产到1956年左右,而在伊莎波尔持续生产到1974年左右,这两家工厂都对原有的步枪作了一些改进,但都只生产Mk.III*步枪。大概在1949年,伊莎波尔改用阿拉伯数字作为型号编号,因此Mk.III*改称Mk.3*。另外在1960年代中期,伊莎波尔研制了No.1步枪的一种7.62×51mm北约标准口径型,并命名为7.62mm 2A步枪,后来略作改进成为7.62mm 2A1步枪,在外表上这些步枪与.303口径原枪的区别在于弹匣的形状。在1970年代最初几年时间里,伊莎波尔重新生产了.303口径的No.1 Mk.3*步枪。

在二战结束后,随着中口径自动步枪全面列装,一代名枪终成历史,但是直到今天,仍有大约500万支SMLE步枪在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中使用,我们依然可以在一些非正规武装与某大国警察(不许笑!)的手中发现我们的老李那半个世纪前的身影。也有许多SMLE步枪在民间用于狩猎和打靶,或作为历史纪念品被人收藏着。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翻页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Origin正版购买
今日特惠Origin 战地1
Origin 战地1
-60%¥168¥67
立即购买
3DM自运营游戏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