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太空熊

2021-12-10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太空棕熊

原创投稿

评论:
游戏编辑不好当。

    2020非常魔幻,2021比较匆忙。一转眼,又到了电子游戏玩家们的大型“聚赌”环节——今年的TGA年度游戏,究竟花落谁家呢?当然,等这篇文章上线的时候,获奖名单显然已经出来了。如你所见,我们今天要聊的,并不是TGA的结果,而是TGA的起源。

    为了强调TGA对于游戏行业的巨大影响力,各大媒体网站在向读者介绍TGA时,总免不了捧上一句“游戏界的奥斯卡”。然而,作为TGA的创始人,Geoff Keighley自己,却并没有使用过这样的论调。恰恰相反,受邀参加TGA的游戏从业者们,多少都不太想跟奥斯卡扯上关系。

    在2017年的TGA颁奖典礼上,Geoff请到了《双人成行》的制作人Josef Fares,当时,他正在为自己的新作《逃出生天》站台。在向Geoff征得在台上骂脏话的许可之后,Josef说出了那句游戏界的传世经典——我X你妈的奥斯卡(F**K the Oscars)。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Geoff(左):“差不多得了。”

    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电子游戏显然已经成为了流行文化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与电影不同的是,主流文化圈对游戏与游戏玩家的认识,依然非常有限。过度的商业化、娱乐化,也导致这个巨无霸级别的“亚文化”圈子,始终缺少在社会主流语境中的发声途径。

    作为一个热爱游戏文化的游戏玩家、一名从事相关工作的游戏编辑,至少在这一点上,我们是能与暴躁老哥Josef感同身受的。毕竟,每年走亲访友的时候,游戏编辑们都很难向别人解释自己到底是干什么的,至于文化不文化的,那就更别提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Geoff一直在尝试改变的现状。除了各种商业上的播片宣传之外,TGA还承载着游戏文化的曝露作用。从2014年的190万人次,到今年,全球近一亿人次的直播数据,这8届TGA的火箭式增长,也证明Geoff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你可能很难相信,在过去的20年里,Geoff也曾当过给游戏网站写稿的“小编”;因为恰饭过度,把自己恰成过全网疯传的表情包;因为资方与流量上的压力,他不得不在自己的节目里,加入过大量博人眼球的擦边球内容。

    上面这些经典操作,所有的游戏编辑,和经常接触游戏媒体文章的读者们,想必都已经心照不宣。作为一个媒体人,保持自身观点的独立性、纯洁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准则,但对一名游戏编辑而言,梦想跟现实之间,往往只隔了一层叫生活的纸。

    而Geoff的游戏编辑生涯,正好就写在一张满是破洞的纸上。                                                                       

    1980——1992:小游戏迷的黄金童年

    20世纪90年代前后,第一代VGA显卡与独立声卡的出现,使得PC设备的性能开始大踏步向前。因为性能上的绝对优势,加上任天堂等传统游戏平台的垄断性销售,越来越多的游戏从业者们,选择了PC平台作为新的战略目标。

    1980年左右出生的Geoff Keighley,正好与1983年的雅达利游戏大崩溃擦肩而过。白人中产家庭出生的他,从小就能接触到PC设备上的各种游戏。因此在10岁出头时,Geoff就已经拥有了相当丰富的游戏经验。

    其中,有两家游戏公司,让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一,是FPS的开山鼻祖,《毁灭战士》与《狼穴》系列的开发商——id Software;其二,是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款图形冒险游戏《迷之屋》的工作室,以及《半衰期》初代系列的代理商——雪乐山(Sierra)。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雪乐山的创始人是一对夫妻

    90年代初,“人小鬼大”的Geoff开始在互联网上的各大游戏社区活动。他时常混迹上述游戏公司的官方论坛,以及其他零散的玩家社区,在上面分享自己最新的游戏心得。久而久之,Geoff就成了这些论坛里的KOL。

    撰写过大量的文字分析之后,自然而然地,Geoff不再满足于只是“评”游戏,他开始对这些游戏的幕后开发工作,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一天,Geoff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当时红极一时的雪乐山写了一封邮件,询问了有关游戏制作的一系列问题。

    出乎Geoff意料的是,雪乐山不仅认真回复了邮件,甚至还在1992年12月12日,给12岁的他寄了一份BETA版的EcoQuest2。之后的几个月里,一边通过免费为玩家撰写内容评测,一边从厂商那里抢先玩到游戏的Geoff,一度以“编外测试人员”的身份,在各大游戏论坛里当起了走漏风声的“舅舅党”。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Ecoquest系列的玩家适龄在10岁左右

    也正是这一段当“舅舅”的经历,让Geoff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行业秘辛”“独家预告”“抢先体验”等等实打实的信息,远比电视广告之类的传统宣传手段,更能对饥渴的玩家们造成暴击效果。

    如今,各大欧美展会上随处可见的播片和制作组吹逼环节,基本都是Geoff的首创。

    1993——2002“天赋异禀”的游戏少年

    自从与雪乐山有过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之后,Geoff的游戏编辑(Video Game Journalist)生涯,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

    1993年,一位PC游戏杂志的编辑,在网上发现了Geoff的文章,他顺势联系到才刚上高中的Geoff,并给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采访机会。然而,作为新手的第一任采访对象,对方的来头可着实不小。

    和雪乐山的邮件来往不同,这次的游戏厂商出手非常阔绰,他们直接包揽了Geoff和他妈妈的旅途费用。两人从多伦多飞一路飞到德克萨斯,一出机场,就看到了来接他们法拉利跑车。而邀请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在1993年,凭借《毁灭战士》赚得盆满钵满的id Software。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同样“年少成名”的id Software

    凭借着id Software彼时的极高声望,Geoff打响了自己在游戏行业的第一枪。

    在当时,电子游戏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宣发途径,包括厂商在内的整个游戏行业,普遍还在用电视广告、线下推销等等的传统商业模式,来推销自己的游戏。时至今日,这个“让不懂游戏的人负责游戏营销”的BUG,依然还在大行其道。

    但比起现在,90年代的大公司市场部门,显然对电子游戏更没有概念。为了不把事情彻底搞砸,他们不得不邀请一些具有发言权的行业人士,来帮自己的营销活动撑场。1994年,华纳影视集团旗下的付费电视频道TBS,注意到了90年代剧增的PC游戏市场,并为此置办了一场以电子游戏为主题的大型直播典礼。

    然而,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他们很快就发现,团队里根本就没人懂游戏。因此,整场“秀”的结构,基本照搬了奥斯卡等学院派的颁奖典礼。而且,作为一档80年代的节目,这场世界上的第一届游戏颁奖典礼,同样充斥着各种廉价的恶搞套路。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最佳男/女主角,出自成人级游戏《偷窥狂》(Voyeur)

    非常巧合的是,Geoff的父亲正好认识这档节目的制作人。鉴于Geoff的父亲在电影协会的资历,加上Geoff自己在游戏界的声名,TBS的节目组最终决定,邀请年仅15岁的Geoff,来负责整场典礼的台本撰写。

    可想而知,整场颁奖典礼简直就是一场灾难的。除了《白头神探》的主演Leslie Nielsen和另一位童星的尬聊之外,节目大部分时间都在播广告,你可以在这些广告里,找到丰田汽车、卸妆水、婴儿食品,但就是没有游戏。

    总而言之,这场名叫“赛博狂欢94”(Cybermania`94)的游戏颁奖典礼,其整体的观感非常猎奇,甚至有些“畸形秀”的不适感。与其说是颁奖典礼,倒不如说,只能算是蹭了电子游戏热度的资讯广告。但也正是这次经历,让Geoff Keighley对只属于电子游戏的颁奖典礼,有了一个最初的念想。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在之后的一年里,Geoff开始向各大游戏杂志频繁投稿,有时也参加一些游戏展会。很快,Geoff的名声也开始在社会各界不胫而走。1995年,Geoff第一次来到了E3展会。那一年,他还只有16岁。

    尽管,彼时的E3负责人Doug Lowenstein,曾向Geoff承诺,只要他一成年,就可以在E3内部工作,但当时的Geoff并没有把电子游戏当成自己的正经事业。在之后的几年里,Geoff去了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进修。在校期间,Geoff的工作一种都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在为电子游戏撰稿的同时,他也开始尝试制作像“赛博狂欢94”那样的视频节目。

    在闲暇时间里,Geoff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一档叫《音乐背后》(Behind the Music)的电视节目。这档节目以纪律片的形式,每一集都聚焦于一位音乐人,或者是某个音乐团队的生涯故事。这种挖掘行业秘辛、展现行业文化的表达形式,让Geoff看到了新的可能。

    不久之后,Geoff参与筹备了GameSpot的一档纪录片节目,名字就叫《游戏背后》(Behind the Games)。可想而知,这档节目一度成为了GameSpot的台柱。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2003—2005:当梦想照进现实

    2003年,“第一个专为男人打造的电视网络”——Spike TV在美国诞生了。Spike TV的出现,是成熟传媒环境下的必然结果,其对目标用户的定位也非常之明确。基本上,整个电视台的内容,都是为18到34岁之间的青年男性量身打造。

    在收视率竞争的大背景下,当时的商业电视台,往往会为用户提供非常标签化的内容,Spike TV也不例外。而对于18到30多岁年龄段的男性来说,电子游戏绝对是一个巨大的人群标签,Spike TV自然不可能放过这块蓝海。

    正因如此,TGA的前身,制霸线上游戏典礼超过10年的VGA(Spike Video Game Awards),被搬上了历史的舞台。当然,Geoff作为游戏行业的“老懂哥”,几乎第一时间就参与了VGA的筹备工作。

    然而,Spike TV自带的强烈标签化台风,对VGA的发展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比如,VGA的第一届年度游戏提名里,有《侠盗猎车手:罪恶都市》《塞尔达传说:风之杖》等一系列的优秀提名游戏,但最终夺得年度桂冠的,却是只有美国人才玩的《麦登橄榄球2004》。除此之外,当年的最佳动画演出奖,则喜闻乐见地颁给了Xbox上的《死或生:沙滩排球》。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更加离谱的是,2004到2006年期间,Spike TV还推出过一个“年度游戏辣妹”(Cyber Vixen of the Year)的角色奖项。几位获奖人物分别是:《吸血莱恩2》的主角莱恩、《詹姆斯邦德007:来自俄罗斯的爱》中的邦女郎Eva,以及《半衰期2》的女主角艾丽克斯。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基本上,VGA的大多数获奖游戏,要么与“车枪球”题材紧密相关,要么就涉及一些软色情内容。这样的奖项分布,显然是追求收视率的结果。从本质上来看,Spike TV并不比但当年的TBS高级多少,都只是在利用电子游戏的流量获利而已。

    在VGA的筹划工作中,Geoff始终没能掌握足够的发言权。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资方也总是会在颁奖典礼的环节中,插入许多跟游戏完全无关的流程。最典型的,莫过于胡乱请一些根本就不玩游戏的影视和音乐明星,来为游戏典礼颁奖——说白了,其实也就是引流。

    随着VGA的发展,这些情况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还发生了进一步的恶化。这么多年来,颁奖典礼中最重要的一环——具体的奖项和标准,几乎每年都在大改,像最佳军事类游戏、最佳男女配角、玩家之神、最上瘾游戏之类的噱头,比比皆是。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不说的话,你大概不会觉得这是一个跟游戏有关的活动

    过度消费游戏角色的行为,也开始死灰复燃。什么最佳着装刺客艾吉奥、最狠恶人奎爷、十大最强英雄排行,甚至还出现过最佳年度宣传片、过去十年最佳游戏,这些明显是拿来凑数的奖项。这些都让VGA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写满了标题党的野鸡网站,而不是什么正经的颁奖典礼。

    Geoff很快就意识到,VGA和他想象中的游戏盛会相去甚远。于是,他开始以游戏编辑兼节目制作人的身份,在各大电视台的媒体网络上游走,试图做出一档自己理想中的节目。

    2005——2013:当兴趣变成了工作

    2005年,Geoff从VGA项目中抽身出来,在Spike TV的旗下,创办了另一档节目——GT.TV(GameTrailers TV),也就是大家现在最喜闻乐见的播片环节。和VGA不同,GT.TV是一档专注于线上播片的节目。有时,Geoff也会请到一些游戏制作人,或者是平台发言人,来为新游戏的宣传造势。

    2006年,GT.TV开始为微软Xbox护航大作——《战争机器》站台。除了向玩家展示游戏的预告之外,Geoff还首次将游戏背后的制作团队Gear Box,搬上了大荧幕。Geoff在当年推出的“Gears of War: Race to Launch”与“Gears of War: Race to E3”这两期节目,几乎是所有此类的探班式宣发视频的鼻祖。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战争机器》开发的纪录片

    在GT.TV与VGA的工作经历,塑造了Geoff对于TGA的初步想法。事实上,TGA也确实是由颁奖典礼与播片这两个部分组成的。然而,出于大环境的原因,Geoff并没有马上选择出来单干。直到2012年的“多利多滋门”爆发以前,Geoff一直在Spike TV蹉跎了很多年。

    显然,当初那个愿意帮厂商免费宣传抢先测试的小游戏迷,已经彻底长大了。随着游戏市场的蓬勃发展,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Geoff的工作涉及到的商业利益往来,也变得越来越重。终于,一位亲身参与了2012届VGA的游戏编辑,把游戏媒体恰饭的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

    作为游戏媒体界的领军人物,Geoff自然在这场针对游戏的媒体的风波里首当其冲。当时,Geoff正帮微软大力宣传《光环4》,在其中的一期视频节目里,他非常尴尬地坐在镜头面前,被成堆的赞助商品和联动立牌包围,仿佛他自己也成了营销的商品一样。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游戏编辑”

    这张“营业”浓度过高的截图,在玩家群体之间疯狂传播。因为截图里的“多利多滋”实在是太多太显眼,愤怒的玩家们给Geoff Keighley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多利多滋教皇(Doritos Pope)。至于为什么是教皇,看看网友们的P图就清楚了。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毫无疑问,赞助行为会影响宣传口径,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越是像Geoff这样的意见领袖,就越是需要面对各种选择。即便是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恰饭依然是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就更不要提赞助关系主导的传统平台媒体了。

    Geoff Keighley是不是多利多滋教皇,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玩家已经对游戏媒体彻底失去了信任。那么,游戏媒体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抛开恰饭和流量,我们和那些在流媒体时代崛起的个人播主们,又有什么样的区别?

    这些是每个在传统游戏媒体工作的游戏编辑,都应该问自己的问题。Geoff显然也问了一下自己,而他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一个既能在公开场合为游戏提供足够的声量,又能与玩家建立起普遍信任关系的游戏盛会。

    于是,Geoff在2013年彻底离开了Spike TV。2014年,第一届TGA游戏颁奖典礼横空出世。

    2014——未来:任重道远

    不知不觉,TGA已经有了8年的历史。这个“游戏界的奥克斯”,似乎也已经开始失去它原本的活力。

    尤其是近两年,随着TGA曝光度的提高,Geoff似乎又陷入了请明星死胡同。虽说,今年来到TGA的金·凯瑞等人,多少也能因为电影改编跟游戏典礼扯上关系,但也不乏《尚气与十环传奇》演员刘思慕这样的插班生,并没有什么出现在TGA上的特别理由。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与越来越高的明星浓度相比,连年的疫情让今年的参展游戏阵容都显得有些瘦小,加之过去几年都有的保留节目——行业标志人物奖已经连连缺席,对于一个旨在为游戏行业以及游戏文化发声的盛典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现实。

    很多对游戏文化有过重要贡献的游戏制作人与工作室,都在这个环节里出现过。比如2016的小岛秀夫、2015年的西木工作室。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2014年的第一届TGA上,行业标志人物的奖项,颁给了曾经创立雪乐山的Williams夫妇。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回到故事的开头,如果当年没有雪乐山,那么TGA也许也不会存在。游戏媒体与游戏产业总是密不可分,互相成就的同时,也在互相伤害。一路跌跌撞撞,才走到今天。玩家群体的壮大,分发市场的繁荣,让游戏文化的传播成为了可能,而Geoff Keighley作为个人,只是其中的推手。

    也许,TGA会成为电子游戏在主流文化的突破口,又或许,它只不过是下一个渐行渐远的VGA。它未来会怎样,我们无从得知,但至少,当年那位在台上高喊“我X你妈的奥斯卡”的暴躁老哥,依然被Geoff请来了现场。

    从“恰烂饭教皇”到全球顶流,Geoff Keighley 与他的TGA

    不仅如此,他们甚至还给了他一个年度游戏。我想,到目前为止,这就足够了。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