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万物皆虚

2019-11-18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万物皆虚

评论:
在造成社会大规模讨论的热度之后,我们该怎么看待《中国式家长》这款游戏

    中国人的日常交际似乎总是离不开教育这个话题。不管家中有没有孩子在读,聊天的主题总会在不知不觉间转向周围某某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然成为了每年全国人民都会关注的焦点。随着近年来国内游戏行业的蓬勃发展,游戏制作者们也转而盯上了教育这一热门话题,有关中国教育问题的各种游戏纷至沓来,但要说其中最成功或最具话题热度的,莫过于由墨鱼玩游戏制作的《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作为一款模拟养成游戏,《中国式家长》的核心玩法自然是着重于对孩子各项属性的培养。玩家将从呱呱坠地的婴儿时期开始,通过每个回合的学习成长,走过成年前的各个阶段,最后迎战高考,步入社会。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游戏为玩家提供了包括智商在内的共七项参考属性,其中又以智商、情商、体魄、记忆力、想象力所组成的五维指标为重点。玩家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培养角色的这些属性。具体到游戏中,就是通过“挖脑洞”和安排日常这两种方式。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类似消除游戏的“挖脑洞”

    “挖脑洞”的过程有点类似我们常见的消除游戏。玩家在每个回合都会获得一次挖脑洞的机会,挖取的内容主要是悟性点和之前提到的五维属性,点击脑洞图中各种属性的图标,该属性的数值就会对应有所增长,每点一次会消耗一定量的行动力,行动力耗尽则需进入下一回合。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脑洞图中会出现种类多样的道具

    随着脑洞层数的增加,挖脑洞的体验也变得丰富起来,挖掘过程中消耗更多的行动力可以挖到各种有价值的道具,运用这些道具的效果会增加玩家的挖脑洞收益。而不同的脑洞层也会因为受到角色情绪的影响而形成不同的主题,进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加成。这些额外元素的加入使得挖脑洞过程变幻莫测,这让原本显得简单的类消除游戏多了些难度和可玩性。

    但随着故事进入后期以及多周目游戏的开启,这样的玩法却没有再进行更深入的发掘。导致玩家会陷入单一内容往复循环的尴尬境地,直至游戏前期带来的新鲜感被消耗殆尽。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安排日常以学习和娱乐组成

    日常行动的安排作为游戏中另一种增加属性的主要方法,玩家需要在学习和娱乐两大主题中选择合适的项目用于该回合的日程安排。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日益丰富的学习内容

    学习部分主要是对各种已习得技能的练习。之前挖脑洞获取的悟性点在这里被用于学习各种技能,内容从最简单的走路说话,逐渐发展到各种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随着角色的成长,可解锁的学习内容会根据玩家的培养需要,逐渐引导出一条独立的职业路线,方便玩家打造个性化的发展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技能对于悟性点数量的要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每个技能对应的属性数值的变化而变化,比如我的角色记忆力特别强,当学习对记忆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如外语、计算机时,需要消耗的悟性点就会相对其他科目减少很多。这一设定可以看作是游戏鼓励玩家确定自己的特色发展路径。而游戏中除了正儿八经的学科技能可以学习外,你还可以学习例如独立游戏设计,电竞入门,面点制作这样专业向的技能,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孩子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偏科生”。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小卖部购物可以开启新的娱乐项目

    日常的安排除了学习外,娱乐也是必不可少的,本作中玩家可以通过学习技能和在小卖部购买道具的方法开启各种不同的娱乐活动。

    这里就要提到游戏中父母满意度和孩子压力值的设定,二者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将伴随我们的角色走过整个学生生涯,而且也是日常活动安排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学习任务会提高满意度,同时增加压力值,而娱乐活动则大多数会降低满意度和压力值。但无论满意度还是压力值,一旦二者之一达到零界点,都会对角色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长期积累甚至可能导致结束当前游戏。因此,在安排日常时,既不能一味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可全然不顾学业,玩成重度叛逆青年。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两项指标的规定限制了玩家选择的自由

    虽然游戏在学习与娱乐的安排上意图做到平衡,但实际的体验下来给人的感受则是差强人意的。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游戏确实有意的在鼓励玩家自主安排角色的成长方向,但压力值与满意度的设定又在时刻限制玩家的选择余地。游戏本身试图通过丰富的职业选择来让玩家发展个性化角色,但当我们真的按照这一愿望去做时,就会发现自己似乎始终都受到一种无形的束缚。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选择以游戏开发作为角色的职业规划时,我们并不能简单直接的学到其对应的技能,因为该技能要求的悟性值会非常高。这时就要去学习其他可以增加记忆力的技能来降低悟性值的消耗,并且在日常安排中也要对原有计划做出专门的调整以适应需求。这样的设定看上去没什么问题,但实际操作下来往往是在拆了东墙补西墙,效果非常有限。有时几个回合下来,还是没法顺利的习得想要的技能。导致的最终结果则是玩家很难做到不顾及其他属性而专精一项,个性化的定制内容受到游戏规则本身的限制,继而失去了本该有的探索乐趣。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中国式家长》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归功于游戏在细节设定上传达出的现实意义,制作组以一种只有中国人才能看懂并理解的“中式幽默”,将这些现实意义一一展现给了玩家,游戏中大量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或是有过亲身经历的情节被以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形式表达出来,丰富游戏内容的同时又极大的增加了玩家的代入感。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表情包画风的日常介绍

    例如游戏将日常活动的进程以各种小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夸张有趣的表情包画风做成的活动介绍相当吸引人眼球。而除了先前已经安排好的日程内容外,穿插其间的是一些能引发玩家共鸣的小日常插曲,这些小日常还被贴心的安排了一个“是否有类似经历”的选项,让玩家在回忆往昔的同时也能意识到,这些曾经或痛苦或愉悦的经历,其实很多人都曾经历过。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回合制的面子对决

    而一些额外元素的加入让这种代入感显得更加强烈,像是巧收红包,面子对决,异性社交;这些我们都或多或少在现实中有过接触的事件被加入到游戏中,看得出游戏希望以此来引发玩家的共鸣。这本是一种非常讨巧且有效的做法。但具体被运用到游戏中时,这些设计很多并没有发挥其预定的功效,大多都显得有些浅尝辄止。

    以恋爱系统为例,游戏为玩家提供了多位性格能力各异的可攻略对象。攻略过程却只是简单的以对话增加好感度的方式来表现。而玩家即使攻略成功,最后的奖励也只不过是给下一代的初始属性加点数值以及一个不那么丑的立绘而已。攻略过程中那些奇葩的对话选项则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有些角色虽然是多周目限定的攻略对象却被在一开始就放在了可攻略目标中,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简单到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恋爱社交系统

    《中国是家长》可以说已经完美的的将情怀融入到了游戏中,毕竟玩这款游戏的大多数玩家就是带着重温自己人生前二十年,顺道试试贯彻我行我素思维大闹一场的目的来玩这款游戏的。按照自己的思维培养出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进而否定父母的教育方式是这批玩家游戏的乐趣所在。但是当我们抛开游戏的情怀光环,单纯把它作为一款用来玩的游戏而不是人生重来模拟器来看的话,《中国式家长》显然还有很多不足。

    《中国式家长》评测:从游戏的角度看中国式教育

    综合来说,《中国是家长》作为一款独立游戏而言尚且还不错。有趣的玩法设计,丰富的养成要素,巧妙地采用了教育这一颇具争议性且能引发广大玩家共鸣的主题,作为一款小体量且售价低廉的独立游戏而言,已经是很不错的表现了。但游戏的问题却往往也来自这些优点,玩法有趣但缺乏深度和多样性,抛去情怀后内容单一、多周目体验没新意等,这些都使得游戏还有恒大的进步空间。作为曾轰动国内游戏圈的现象级作品,退去热度后的它,离玩家们所期望的中国式优质游戏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要追赶。

    3DM 评分:6.5

    中国式家长

    Chinese Parents
    • 开发者:墨鱼玩游戏
    • 发行商:Coconut Island Games
    • 支持语言:简中
    • 上线时间:2018-09-29
    • 平台:PC Switch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