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民日报》批评某手游事件 论游戏与文化传播

我是老瓜皮

2017-03-29

返回专栏首页

作者:神游玉间

原创投稿

评论:
今日上午,国内最大的媒体之一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了《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批评国产某手游不尊重历史文化的现象。

    引语:我们批评日本美化二战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自己却把自己的历史改的面目全非,并让新一代接触这些文化与历史,这不是个绝妙的讽刺么。

    笔者是一个《英雄联盟》S3开始入坑的玩家,并且带领两个队友进入坑内,DOTA因为配置,以及门槛不低的原因,虽然玩过但没有花心思去开坑,毕竟还有很多3A的坑等着去填。

    且不谈MOBA到底谁更好的问题,我们今天来聊一聊一款比较知名的国产MOBA手游是如何与《人民日报》擦出火花的。

    今日上午,坐拥5100万粉丝的《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转载了一篇《光明日报》的文章,标题是《荆轲是女的?小学生玩《XXXX》还能学好历史吗?》。文章引起了强烈反响,阅读量180多万,并被大量媒体相继转载。

    请不要纠结为啥打码……

    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在于,《XXXX》的游戏设定,对于历史还原度不高,甚至背离歪曲历史,比如“荆轲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等等,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作为玩家的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笔者这里简单阐述一下我的看法。

    三个要点:

    实际上我是相对支持《人民日报》的观点的,当然,并不是针对《XXXX》这款游戏。

    就业界环境来说,“借鉴”的风气盛行,如果在借鉴之外,再多出别的什么,那么要回归正轨,自然是遥遥无期的,这是其一。

    其二,游戏公司确实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不能仅仅为了吸引玩家氪金制作游戏,甚至引导小学生进行窃取父母支付密码,删除支付短信以避免充值游戏被发现等行为。

    每当在网络上看到“13岁小学生玩游戏花光父母积蓄”等新闻时,相对成熟的玩家似乎不以为然,然而这其实已经渐渐成为了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

    笔者过年回家,听到亲戚说,他家里十岁的儿子成绩不好,但人很聪明,他手机解锁密码是四位数,小孩子为了获取密码,把屏幕擦干净之后还给他,等他用了一会儿,放下手机,小孩子根据屏幕上留下的指纹推断出了密码,偷偷玩了好几次。

    笔者听到这个消息也诧异不已,先进的科技没有让现当代的小孩儿走向更加聪明伶俐的道路,反而将他们引向了旁门左道。

    其三,游戏虽然是以娱乐玩家为目的的一种娱乐方式,不能作为纯粹的文艺作品对待。但,不可否认的是,借助媒体,它具备广泛的社会效应及传播能力,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游戏应该承载起文化传播的责任,即使不传播文化,至少不能对文化传播造成负面影响。

    前面两点,对业界影响可以暂且不提,社会责任,在于一家企业是否愿意主动去承担,也是比较空洞,并且无法找到真凭实据的内容。第三点,承担文化传播的责任,或者说,至少不要对文化传播起负面影响,确实是应该进行保留的观点。

    游戏文化一般要包括游戏的内在,也就是世界观,以及外在,也就是游戏结构等内容。但对玩家认识造成更大影响的,其实是游戏的世界观,而不是游戏的玩法等结构性内容。

    优质文化传播的意义:

    《魔兽世界》、《血源》、《黑暗之魂》等游戏将希腊、北欧、克苏鲁神话等文化元素运用的炉火纯青,在这些神话的基础上,建构了属于自己的游戏文化。

    他们的做法是,理解上述神话的内涵,并将这种内涵,融入到自己的世界当中,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体系。

    比如精灵就诞生于北欧神话,但它最终成为了《魔兽世界》主要的种族之一;《血源》和《黑暗之魂》的恐怖氛围,取材于克苏鲁神话,又不完全一致,有制作人自己的理解;光荣的《真·三国无双》、《三国志》等游戏虽然是根据中国历史名著《三国志》进行改编的,但人物设定,虽然部分人物设定确实有些娘炮,但并没有完全脱离历史背景,游戏中不会出现荆轲战貂蝉,诸葛亮原来是穿越者、周瑜其实是女人这样违背实际的内容。

    我可没时间,陪你玩儿游戏

    前面笔者提到的游戏世界观的传播,相对抽象。

    举个例子,克苏鲁神话原本只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神话体系,在近几年大放异彩得益于笔者前面提到的三款游戏,接触过上面这三款游戏的玩家,深度挖掘游戏中的内涵,并进行传播,让更多不玩这三款游戏的玩家,都知道了这三款游戏存在克苏鲁文化要素,这就是一个文化传播的过程。

    笔者在知名媒体界面看到过一篇文章,标题是《西方玩家看光荣《三国志》——策略与历史的完美结合》: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名美国的玩家是如何爱上《三国志四》的,笔者摘取部分进行评析:

    由罗贯中编写的史诗级小说《三国演义》伴随了我的成长(小说又是根据史书《三国志》改编的),其同名游戏也是根据这部名著改编而成的。

    在亚洲,《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堪比莎士比亚。我喜欢乱世中刘关张三兄弟的艰苦斗争路,以及帮助他们建立蜀国的谋士诸葛亮。

    合集里有几款真正能玩下去的游戏呢?

    而曹操,这个总是被污蔑为奸贼的男人,其实是一个强大的指挥官,只有冷酷无情的战役才能与其雄心壮志相匹。加上孙权称帝造就三国鼎立的完成。

    我读过这本书很多遍,甚至还看了中国的同名电视剧。这款游戏给了我对于《三国演义》一个全新的理解。

    作者先阅读了《三国演义》的书籍,在玩过游戏之后,对书籍有了更深的理解。当然,更重要的是,他对真实的三国,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文化传承及传播的过程。

    所以作为玩家,不应该轻视游戏存在的意义,它虽然并没有像文学、音乐、美术一样走入学术的殿堂,但同样具备广泛的文化传播能力,甚至超过前面几种艺术形式。

    中国玩家,一开始未必知道精灵、兽人、恶魔等神奇的种族,我们的意识形态之中,以妖魔鬼怪、魑魅魍魉为主,正是因为书籍、影视作品、游戏等文化载体的存在与传播,我们才能接触到更加纯正正统的外国文化,才不像井底之蛙,以为整口井,就是整个世界。

    优质文化传播的意义

    劣质文化改编带来的影响:

    实际上,探讨对历史或者现实不公正的表达与传播,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

    日本至今都在否认南京大屠杀及侵华战争的恶劣性,并通过修改教科书等行为,篡改历史,美化曾经犯下种种罪行的侵华日军。

    我们确实无法强迫日本承认他们的罪行,也确实无法让日本天皇像德国总理一样跪倒在起义纪念碑前忏悔自己的罪行。

    华沙之跪让德国在二战之后站了起来

    但我们不能够忘记,甚至将自己的历史都改的面目全非。

    前段时间因为包子雷事件,大量媒体公开批评抗日神剧,曾经参演很多抗日剧的日本演员三浦研一也表示,其实电视剧大幅度丑化日本军队是不真实的,日本国内也存在很多反战的民众。

    有抗战老兵也表示,抗日神剧中丑化日本军队的做法,其实是在污蔑抗战期间牺牲的将士,打败那么弱智的对手,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

    换言之,在争取到日本民众改变对侵华事件的认识之前,国产影视剧就已经先把国内观众对抗战的认知改变了。

    沉睡在梦中的国产游戏

    笔者再次强调,我并不是一个极端主义者,我也认同文化需要改编才能够更加适应这个时代的需要,文化需要新的方式呈现才能进行更广泛的传播,我也非常喜欢文化容错率高的《魔兽世界》等游戏。

    但,改编应该尊重最基本的事实,尊重文化内涵,而不是抽空文化的精髓,只留下能够赚钱的皮囊。

    不知道还有多少玩家记得《鲁迅群侠传》这款2016年底引起争议的游戏,制作组在鲁迅过世多年,著作权到期不久之后,就推出了这款手游,他们的考量自然是不言自明的。

    游戏内容则是鲁迅中的角色打各种各样的僵尸,除了外表以外,看不出它和鲁迅的共通点在哪里。

    这款游戏当时也被《人民日报》批评过,在一片骂声当中,悄然下架,笔者估计,原作者大概也没有再将它拿出来面世的勇气了。

    《鲁迅全集》,《电的利弊》一章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同是一种东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盖不但电气而已。

    鲁迅伟大之处在于能够穿透时空看到国人的弊病所在,昨日之言,正如今日之事。

    中国游戏厂商,守着五千年的文化,却做不出一款能够超越光荣《三国志》的三国游戏,做不出一款能够超越建国200多年的美国暴雪的游戏,做不出一款世界级的中国风网游!引进大量的国外优质游戏似乎是一件值得玩家庆贺的事,但也正彰显了国游的虚弱不堪,对抗国外游戏毫无还手之力。

    如开篇所说,这真是绝妙的讽刺。

    中国游戏,你何时才能觉醒啊?

    沉睡在梦中的国产游戏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