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单机资讯 > 新闻详情

老生常谈问题 为何大陆台湾游戏译名差距如此之大

时间:2014-07-30 16:40:29
  • 来源:未知
  • 作者:liyunfei
  • 编辑:liyunfei

大陆和台湾的游戏译名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之前我们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译名对比,从玩家的反应来看,大陆的译名无疑更有深度。而就在不久前,一幅《变形金刚4》的译名对比截图再次引发了大陆、台湾、香港三地影迷关于影片翻译的讨论。

“大陆的翻译很瞎,把帅气的变形金刚变俗气了”——但其实很难说哪个翻译得更奇妙

实际上,两岸三地人民相爱相杀,在电影翻译上相互吐槽此前也经常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点,时光网还曾经做过数期对比专题。

类似的翻译差异在游戏领域中同样不鲜见。《猎天使魔女》台译《魔兵惊天录》,《生化危机》台译《恶灵古堡》,《使命召唤》台译《决胜时刻》,而台湾的《最后一战》(Halo)已经快要打第五战了。在大陆玩家嘲讽台湾译名过度阐释时,或许台湾玩家也嫌弃大陆译名不够有气势。如今这种差异已经延伸到了移动游戏领域。

《生化危机》台译《恶灵古堡》

一些有趣的翻译差异

近期备受关注的FPS大作《现代战争5》的副标题“Blackout”在军事中为灯火管制之意,发行商Gameloft却在大陆和台湾分别以“眩晕 风暴”和“黑影笼罩”为名上架,仔细品味似乎都与“灯火管制”有一些关系,但又各自有一些不同方向的发挥。为同一款游戏在两岸起不同的中文译名似乎是 Gameloft的一种传统,此前的《地牢猎手》《神偷奶爸:小黄人快跑》《狂野飙车》系列都是先例。

一些游戏尚未上架,或以英文名称上架,但在媒体间,依然有一个习惯的中文译名。在大陆,大部分媒体在大部分情况下将《Puzzle & Dragon》翻译为《智龙迷城》,而台湾影响力最大的游戏媒体巴哈姆特则收录了《龙族拼图》,这个翻译来自于游戏的繁体版官网。分析起来,《智龙迷城》 和《龙族拼图》都称不上是很好的译名,前者有堆砌元素硬拼凑之嫌,后者的“拼图”则或许会对玩家理解游戏类型产生误导。

然而,这款游戏原标题语义苍白,并不适合直译,同时游戏也并没有复杂的故事背景,意译同样面临缺少足够意涵的窘境。

在短平快的休闲游戏占据主流的情况下,移动游戏中拥有深刻故事背景的作品确实是少数,大部分的游戏会又一个直白且言简意赅的名字。《Clash of Clans》概括了整个游戏的内容,大陆也直译为《部落冲突》,但是台湾媒体则似乎希望为它加入一些浪漫色彩,演化成了《部落日记》。

然而即使是直译,也需要讲究阅读的节奏。台湾将《Angry Birds》翻译为《愤怒鸟》堪称负面案例。“Angry Birds”这两个单词都有数种翻译和排列组合的方式,翻译成两个单音节词或两个双音节词都很容易,无论是“怒鸟”还是“愤怒小鸟”都比“愤怒鸟”更顺 口,而大陆的《愤怒的小鸟》则在此基础上还照顾到了与英文原名音节上的一致性。

按照汉语语言习惯,四个字的标题会有较强的韵律感,更易于阅读和记忆。所以一些直译后本为两个字的标题也在被补充成了四字标题,而且就像《部落日 记》一样,也根据游戏特征进行了意译的完善。如大陆将《Hearthstone》翻译为《炉石传说》,强调了游戏的奇幻色彩,显得颇为浪漫,而台湾则更热 爱热血战斗,将其翻译为《炉石战记》。

《炉石传说》“纳克萨玛斯的诅咒”在两地App Store上的不同译名

实际上,大部分的直译都只在个别字词上有所区别,毕竟大多数游戏的内涵并没有给翻译者太多发挥空间。但这些细微的差异仍有高下之分。如《Ninja Up!》台译《弹跳忍者》,显得刻板和生硬,明显不如大陆《忍者跳跳跳》来得可爱灵动。

当涉及到意译时,一些译名就显示出了两岸更多的文化差异。《割绳子》的台湾译名是《我的蛙蛙哪有那么爱吃糖》,来自于风靡日本的轻小说《我的妹妹哪 有那么可爱》。这个反义疑问句表达的意思与游戏内容相符,但不免显得过度演绎了。更重要的是,由于历史原因,日本文化在台湾文化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台湾 对于日本文化的接受程度也更高,所以才会出现这样脑洞大开的译名。

一般来说,大陆倾向于直译,台湾倾向于意译,但也有例外。新游戏《Hercules》在台湾直译为《海克力士》,而似乎是担心大陆玩家对这位解救了 普罗米修斯的希腊英雄不够熟悉,它的大陆译名在“赫拉克勒斯”之前加上了“宙斯之子”,甚至在App Store的首页推荐上也只写了“宙斯之子”。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翻页
0

玩家点评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分享: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他们都在说 再看看
3DM自运营游戏推荐 更多+